知识产权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撑|深改进行时
  浏览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主线,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深化改革解决供需结构失衡和要素配置扭曲的矛盾和问题。在经济增长的五个要素,即劳动力、土地及自然资源、资本、制度、创新中,知识产权作为激励和保障创新的制度,是经济增长的核心供给要素,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第七届中国专利信息年会上指出,知识产权本身具备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的双重属性。从制度层面来讲,它本身蕴含着三个重要机制,即新型的产权安排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和有效的市场机制,是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转化的基本制度保障;从技术层面讲,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是产权化的科技成果,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因此,无论是从制度层面还是从技术层面来看,知识产权都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撑和基本保障。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首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对我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多头分散、独立并行,各部门出台的政策内容不相衔接,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保护标准不统一,使知识产权权利人特别是企业在寻求保护和服务时无所适从,难于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全面融入经济科技工作中,也难于在知识产权对外交往中形成合力。因此,深化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于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发挥知识产权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和创业潜能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时代,创新活动向个性化、开放化、社会化、大众化、网络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创新成果交易与转移转化的速度加快,成为推动经济稳健增长的主要动力。知识产权保护是给创新者的“天才之火添加利益之油”,通过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假售假行为,激励进一步的发明创造。同时,知识产权是技术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通过知识产权运用将技术创新的优势转变为相关产业的知识产权竞争优势,真正发挥技术创新对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然而,目前我国知识产权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数量和质量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保护不够严格,转移转化机制不畅,与经济发展融合不够紧密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水平,从而提高实体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再次,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强化对新工艺、新产品等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新领域新业态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供给。为了实现制造业的“去产能”和转型升级,必须提高产品的技术、品牌、服务等知识产权附加值,通过技术、品牌、版权等知识产权产业化实现产业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迈进。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优化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将技术创新和专利布局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做好重大关键技术的专利前瞻性布局,在关键技术领域形成知识产权比较优势。然而,目前我国与产业有关的知识产权制度环境和政策手段有待进一步强化,产业知识产权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有待完善,产业专利布局不甚合理,知识产权服务业行业总体规模小、业务单一,与创新结合不够、市场化率较低,人均资产与利润水平不高。

  针对上述需求和存在的问题,为了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应当推进知识产权结构性改革,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一是改革知识产权治理结构。按照《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要求,我国将在试点地方深化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推动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责权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知识产权体制机制。通过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实现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更加顺畅,知识产权执法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逐渐形成,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优化知识产权质量结构。贯彻“质量取胜、数量布局”的工作理念,完善专利申请资助政策,建立知识产权宏观质量管理体系,引导创新主体提高专利质量。建立健全专利中介服务体系,提高知识产权代理服务的质量。优化专利和商标的审查流程与方式,完善知识产权审查协作机制和知识产权确权审查机制。拓展“专利审查高速路”国际合作网络,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专利审查机构。完善商标审查和异议、评审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商标注册审查效能。加强著作权登记体系建设,扩大版权登记覆盖面,建立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快速登记通道。围绕产业升级和新经济增长点培育一批基础和核心技术专利,开展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产权布局。

  三是完善知识产权运营结构。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将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纳入国家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围绕重点领域、重要产业,建设一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集聚区,在产业集聚区推行知识产权集群管理,构筑产业竞争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业创新,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多渠道促进知识产权实现市场价值。在坚持市场化运作的前提下,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强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化经营能力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发展产业知识产权联盟,促进知识产权、标准与市场活动的紧密融合。推动产业联盟建立知识产权风险应对和侵权监控机制,主动采取联合布局、防御性收购、许可谈判等多种形式,共同应对可能发生的产业重大知识产权纠纷与争端,增强风险防范和处置能力,保障产业发展安全。

  四是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供给。推进知识产权法治现代化,建立符合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发展趋势和体现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优势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启动知识产权“法典化”和“基本法”制定工作。加快推进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专利法第四次修改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修改等立法进程。清理一些知识产权专门法规。完善职务发明制度。开展民间文艺、传统知识和遗传资源保护的立法工作。推进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化,优化知识产权财政和税收政策。

  五是提升知识产权技术供给。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整合全国创新资源,建设一批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国家实验室,优化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科研布局,加强共性、公益、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制定和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各项政策,强化企业创新倒逼机制,引导企业加快发展研发力量,支持依托企业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

  六是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供给。创新知识产权金融,培育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市场,打造立体化、市场化的知识产权金融政策体系。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通过对专利信息数据的深度挖掘、整理和科学分析,面向社会提供更加专业、及时、高质量的专利信息服务。完善专利信息数据库等软硬件平台,面向社会及时提供各种专利基础数据,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专利信息需求。通过政府立项和购买服务,引导相关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开展面向全球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专利技术态势分析,为创新主体开展知识产权全球布局提供支持。(刘淑华|中国知识产权报)

(作者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

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您的回复是我们的动力!

  • 昵称 (必填)
  • 验证码
网友最新评论
邀您共创新三板开放资源合作平台 - 世界商标
全球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知识产权领域十三年专业服务经验;提供全球200多个国家及地区商标注册咨询服务,全世界同行业务合作伙伴超过2000家。
Copyright © 世界商标
知产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40378号